自由要以自律為前提
“網絡自由也不是沒有邊界的自由,有規矩才有方圓,有自律才有自由,每個網民在網上灌水、娛樂,都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守住法律底線”,有16年網齡的網民“為飲滌凡塵”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在網上遇到一些來路不明的敏感信息時,應該冷靜思考信息的真實性。
多名網友特別強調,要遏制造謠傳謠,不為謠言所擾所惑,網民的責任心是最好的“韁繩”。
網友“朱克奇”說,在網絡謠言傳播中,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是,很多網友傳播謠言可能是本著公益之心,但是沒有求證,導致這種公益、向善之心就走到了反面,所以,好的意愿是必要的,同時還需要有責任心和對真相的追求。網友“凌夢寒簫”也指出,除了有智者的心態,還有社會責任感,對家園的熱愛,這樣在發言時,心里才有一把尺去衡量。
“遏制謠言,讓權威的聲音大行其道,謠言就會無地自容”,網友“白不易”認為,媒體應該用權威的聲音解惑,網友“一劍穿喉”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主流媒體在重大問題上應該及時發出聲音,而且發出明確、清晰的聲音,主流媒體應該反應更快一些,不要讓謠言走到言論市場的前面。
網絡行為也要以法律為底線
“謠言止于智者,我覺得謠言也止于網絡監管。”深圳房地產信息網論壇主管楊燕蓉表示,網站要起到一個網絡監管者應該盡到的責任,只要確定是謠言,肯定要及時處理,“謠言的帖子確實能給論壇帶來很大人氣,但不能因為這些謠言帶來人氣和流量就不去制止它。”她說。
如何促進網絡輿論環境的健康發展,網友紛紛建言。網友“咩咩”提出建議,適當的技術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例如,在有關的微博或者論壇上面加入警示語,如“你確信這是你負責任的表述嗎?”,這樣一句話使得每個網友在發布或轉發前有所考慮、加深思考、提高理性,對網絡謠言起到攔截的作用。網友“夢云帆”提出,加強對于圖片的核查技術,才能有效打擊充滿謠言的圖片。網友“南云樓”則希望,深圳市網絡媒體協會這一民間組織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除了制定行業規矩,還要特別注意引導網站提高自身識別能力。
“網絡行為也要以法律為底線”,律師郭中亮關注網絡近十年,在他的調查中,2011年深圳因網絡引起的民事糾紛已經超過了婚姻問題的糾紛,成為民事糾紛的重點。網絡不是虛擬的,網絡是現實社會延伸的一部分。從法律角度看,在網上發表言論和圖片同樣要承擔責任。對于網民發表的言論與圖片,網站必須“有所為”,有責任加以審核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