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該在線交易體系正處于內測階段,在阿里內部也并未公開。有消息稱,阿里巴巴B2B外貿在線支付是在支付寶之外的另行支付體系。目前尚不得知上述兩者是否會有更多融合。
阿里巴巴在外貿B2B在線支付上的發力,與阿里巴巴“走出去”戰略有關。而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之路關乎著其B2B業務的收費模式、收入結構調整。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中,近年來,其固定會員費模式增長預見性已漸入瓶頸。阿里巴巴急欲調整收入模式與收入結構,并著力挖掘新的平臺以保證增長點。以小額外貿批發為主的全球速賣通平臺就是其戰略措施之一。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轉變,外貿業務正朝向小訂單、高附加值方向轉變。
在這個背景下,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自去年4月成立以來,上架商品數超過1000萬件,日均商品交易額一年內增長6倍。而阿里巴巴此時推出自有的外貿在線支付,也是為全球速賣通業務補充的一種考慮。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貿企業的支付方式有銀行賬戶、網上訂付款、PayPal、信用卡、信用證等。
其中,信用證多用于大宗商品的大額交易,但對于小額交易操作起來相對繁瑣。而小額交易常使用的信用卡渠道,又會遇到讓國內客戶詬病的網關問題。
因此,在線支付成了現階段解決小額外貿業務支付的有利途徑。
事實上,早在2010年4月,阿里巴巴就曾與PayPal達成合作。但合作不到一年,PayPal就宣布單方面終止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據悉,在與PayPal停止合作前,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有50%以上的交易支付來自PayPal。
或許是基于此種情況。阿里巴巴打造自有外貿在線支付體系的消息浮出水面。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要打造的并不只是一個針對外貿的在線支付工具,還會基于該平臺確立并規范統一的支付流程。
據了解,傳統的外貿支付流程是,收貨方先把30%的訂金付予供應方,以讓供應方做原材料準備,而余下的70%費用會在貨品全部收到后繳付。
而阿里將要采用的交易流程是一種與支付寶類似的第三方擔保模式。即:第三方在收到買家全部貨款后才會通知賣家發貨。阿里內部人士認為,這種在線擔保交易流程可通過交易記錄來提升買家信任,幫助賣家規避收款不全或錢貨兩空的風險。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阿里巴巴體系中,是否會誕生出另一個價值不菲的支付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