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行業牌照滿天飛
“不管有沒有用,先把各個部門頒發的證辦齊了再說”,面對當前多頭監管、逢廟必拜的現狀,一位視頻網站內部人士這樣跟記者抱怨。
不久前,優酷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記者了解到,獲得此項許可證之后,優酷將獲得在互聯網、手機網絡傳播音像出版物的資質。
根據2002年8月正式實施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要求“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必須經過批準”,必須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然而,記者調查獲悉,在國內20余家有資質的視頻網站中,僅有第一視頻和優酷兩家擁有此證。而其他并無此證的視頻網站,由于已獲廣電總局頒發的視聽許可證,仍可從事線上音像出版物的傳播行為。
對此,視頻網站內部人士王小姐告訴記者,“從各個證的監管范圍上來看,差異性很小,監管邊緣模糊不清,別說是我們員工分不清楚,估計就連企業領導也都不一定分得清”。記者為此咨詢了業界相關分析人士,其亦表示對這些證照的范圍“很糊涂”。
同時,王小姐進一步說,視頻網站做的業務內容,很多部門都能管得到,而這些監管部門所管的那個部分都得要個證。原來的“婆婆”有文化部、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現在版署也成了“婆婆”之一。
為此,記者登錄各視頻網站頁面發現,各網站在其首頁均掛有一些標配許可證,如需工信部批準的ICP證、由廣電總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和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以及文化部審批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視頻網站除了以上證照之外,還要辦理若干證照,不過,這些需要辦理的證照并未在網站公示。
記者了解到,播出新聞節目的視頻網站還需到網站所在地的新聞辦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電商特設專人專崗應對開會
與視頻網站到處辦證的情況不同,團購行業需要忍受的則是層出不窮的各類行業溝通會議。
記者發現,實際上,從團購這種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自去年在國內爆發式增長以來,團購網站就一直備受各國家部門“關照”。據悉,工信部、工商總局、商務部、質監總局以及各地方商業委員會等部門都對團購行業有管理權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團購網站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這些政府相關部門除了會直接召集團購網站溝通之外,更多時候是通過其下屬的各種協會與各網站溝通,希望將管理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該人士說,“雖然協會算是民間組織,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是掛靠在政府,比如互聯網協會歸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好像歸商務部,北京電子商務協會歸北京市商務委。加上一些沒有背景的協會,邀請我們開會的協會少說也有二十幾個”。
記者了解到,此類協會不僅數量多,其開會的頻率也居高不下,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基本上每個月我們都會被邀請去參加各種協會的溝通會,剛開始時都是CEO去參加討論,慢慢發現開完會也不見相關政策出臺,領導平時也很忙,現在基本就派下面的人去參加了”。
有趣的是,一家電商企業為了應付各種類似會議,還專門設立了獨立崗位,代表公司參加會議。一位該崗位的企業員工告訴記者,“我現在幾乎每周都要代表公司參會,但是每次會議的內容都大同小異,連我這個開會專業戶也開煩了”。
對此,中國團購發展指導中心秘書長助理郝建軍建議,每個協會開會的頻率可以保持在一個月左右一次。然而就目前國內電商協會的數量來算,各協會就算每月只召集一次會議,對于團購網站來說也是相當大的負擔。
究竟是何原因促使各種協會如此熱衷于開會呢?記者從一家相關協會的會議邀請函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在邀請函第一頁即對合作伙伴(即參會單位)做出了如下分類:白金贊助商、黃金贊助商和友情贊助商。
其中白金贊助商贊助金額為25萬元,其他兩種贊助商的贊助金額分別為15萬元和5萬元。被邀請的一家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雖說是自愿贊助,但是一般去參會的企業都會選擇贊助15萬元和5萬元的檔次,畢竟人家掛靠政府,不敢惹”。
多頭監管行業難題未解
“其實,視頻牌照滿天飛以及三天兩頭的電商會議,只不過是相關部門為了爭取自己的話語權和管理地位而已。”電商界人士陳先生如是說,“他們其實是想用這樣的形式告訴各網站,我是你們的老大。”
對于目前互聯網行業多頭監管的現狀,艾瑞分析師蘇會燕認為,這種局面實際上也讓政府部門感到壓力,“由于電子商務和視頻業務剛起步,涉及面又比較廣,所以涉及的部門較多,而這種多頭監管的情況不僅令互聯網企業頭疼,也成為政府監管的新課題”。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各部門覬覦視頻和電商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才是造成行業“婆婆”很多的潛在原因。
艾瑞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7萬億元,同比增長46.4%,艾瑞預計在未來3-5年內,該數字仍將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平均增速超過35%,到2015年將達到26.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