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何宗渝)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新技術的發展,不但催生了新興產業和虛擬化、網絡化的企業形態,也在迅速改變著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傳統產業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在24日舉行的“2012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表示,企業管理要高度關注信息化、網絡化為傳統產業帶來了哪些發展空間,關注傳統的企業理論、商業模式、管理理念、運營形式、管理方法等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需求。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不僅成為企業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成為提升企業管理、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有效平臺。“以信息化提升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企業做強做優的必由之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管理信息化是實現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隨著互聯網在企業研發、生產、營銷、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廣泛應用,企業應大膽應用即時生產管理、業務流程再造、協同工業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基于互聯網應用的全新管理手段,促進企業管理方式從生產過程自動化到集成信息系統、決策支持、再造企業運作模式和組織結構的飛躍。
“各類型企業都應爭取通過構建協同研發,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提高研發效益,增強研發能力;通過建立以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多產品混線生產為特征的柔性制造管理體系,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個性化服務水平;通過提升企業上下游精益供應鏈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朱宏任說。
他還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企業可以考慮把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客戶關系、設備維護等業務委托給第三方管理;中小企業可以依托第三方專業化云計算平臺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現代化的營銷和生產體系,逐步實現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扁平化、部門管理的協同化、市場響應的高效化和決策過程的科學化。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蔣黔貴認為,企業管理者必須突破標準化、大規模、一體化、零和競爭等傳統經營理念,樹立起開放、協同、融合、共贏的新理念,把分離的企業內外部系統通過網絡整合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圈環式價值創造網,使企業與員工、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者甚至競爭者等相關方成為利益有機體,實現商業生態系統的有效協同和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