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網絡界的開年大戲360下架事件,又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盡管蘋果與360之間的事件告一段落,但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爭斗卻并未結束,回首兩年前,“3Q大戰”曾讓無數網民跌破眼鏡。網絡大佬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話語平臺互相攻擊,讓人唏噓。如果這場爭斗以用戶利益為角逐籌碼,最終損害的是企業自身的利益。360遭遇蘋果下架門事件虛驚一場
2月6日,奇虎360旗下的多款手機應用程序在蘋果應用商店遭到集體下架處理,包括360手機衛士、360口信、360瀏覽器HD、360電池醫生、360安全備份等產品均已無法下載。對于自己全部產品遭到下架的個中原因,360方面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并隨即向蘋果公司發函質詢。
蘋果此舉在業界引起巨大轟動,業界對此眾說眾說紛紜:一是360產品沖擊蘋果App Store排行作弊;二是360產品涉嫌竊取用戶隱私信息被蘋果總部查獲;三是360產品服務與蘋果iCloud造成競爭。盡管這三方面說法并未得到蘋果及360的正面回應,但具體分析看下,這些說法也并不是沒有道理可循。
眾所周知,360是本次事件的直接受害者,360一方面在積極地和蘋果公司溝通,一方面針對競爭對手如金山、騰訊等在網上發布的“360被蘋果封殺”、“360侵犯用戶隱私”等言論給予回擊。
從整個情形來看,在遭遇下架門事件,360可以說是腹背受敵。盡管最后經過與蘋果的積極溝通,360在7號得到了蘋果的最終回復,回復的答案是由于蘋果方面發現360部分產品被刷票,出現異常的用戶好評和差評,按照慣例進行調查。經過調查,無此問題,而360產品將重新上線。
下架門事件看似平和解決了,但蘋果封殺360的真正原因尚未浮出水面,作弊?泄密?競爭?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一直暗流洶涌的IT界又將掀起一輪搏殺。而作為廣大網民,希望不要再經歷當年3Q大戰時的“被決定”了。
360產品遭蘋果全面封殺利益還是泄密?
如360這樣集體“被下架”的事件在業界實屬罕見,因而被業內人士評論為蘋果方面“迄今最嚴厲的處罰”。奇虎360表示,此次下架原因是,蘋果公司方面發現部分產品被刷票,出現了異常的用戶好評和差評,蘋果按慣例進行調查。由于360所有無線產品均在同一個蘋果賬號下,故導致了全線產品下架。被市場認為是蘋果近期開展的清理應用商店一系列違規行為的一部分。
對于360產品下架的原因,有門戶網站援引技術論壇說法認為,蘋果隔段時間就會集中打擊一些侵權、山寨的應用,但處理手段一般是數據清零,很少會將一個公司的軟件全部下架,此次360風波有可能是涉及用戶隱私行為。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360產品此次被集體下架,應該跟其產品牽涉用戶隱私數據,觸及蘋果公司利益有關。但對于360產品下架引發的一連串猜測和口水戰,蘋果公司7日發布的聲明僅僅警告開發者不要違規操縱產品在應用商店的排名。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指出,在當前互聯網領域,網頁流量、產品的優差評級、下載量等已經成為用戶選擇無線產品或獲取信息的主要評價標準,正是由于用戶的這種消費傾向和心理,互聯網領域逐漸衍生出一條以幫助企業刷排名、流量、給好評,甚至給對手惡評等惡意競爭方式的灰色產業鏈。
互聯網企業大戰莫以用戶利益為籌碼
在此事件的發展過程中,看似是蘋果與360之間的問題,但業界人一看就明白,在蘋果封殺360的風波未平之際,引發了360與騰訊和金山三家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新一輪的口水戰已然上演。
但與之前的360和騰訊金山之間的爭斗相比,這次360明顯地聰明了很多,可以說是在曾經的爭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方面通過積極的和蘋果協調,另一方面,又開始和騰訊金山打口水仗,盡可能的消除影響,即使就算是真的出現隱私竊取的問題,也會因為和騰訊金山的口水仗慢慢的把真相掩蓋了,再加上一定的公關,通過適當的澄清,一場災難也可以消除。
事實上,近些年來,用戶對互聯網市場的口水戰已習以為常。比如,去哪兒網與攜程網的口水戰,一淘網與京東商城的口水戰,奇虎360與騰訊也已經上演了兩次口水大戰,我國互聯網市場儼然形成了口水橫飛的混亂局面。盡管這種口水戰也有積極的一方,有利于競爭雙方的互相盯防,可以有效的避免任何一方出現“監守自盜”的情況,對于廣大互聯網和手機用戶而言,安全市場的“戰爭”越激烈,說明安全市場越安全。
但盡管互聯網企業之間的這種爭斗在一定程度上有積極意義,但消極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無論是360,還是金山、騰訊,都是我國互聯網市場的領軍企業,應該在整個市場中起到正面的帶頭作用,而不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帶頭吵架,這樣的爭吵不但對企業的經營起不到促進作用,最終只會兩敗俱傷。另一方面,這種爭斗都是以用戶利益為角逐籌碼,最終喪失的是用戶的良好感知,會讓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誠信度下降,最終損害的也是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