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當今世界電子商務潮流的“阿里巴巴”公司,在上周因其更換管理層而成為新聞焦點。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經公司內部調查發現,在公司對外貿易平臺上,2009、2010年兩年間分別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為此,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衛哲和首席運營官李旭暉引咎辭職。
一家公司的人事變動為何如此引人注目?常識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家公司背后的人事變動,都有其復雜的內外部因素,阿里巴巴亦不例外。但在這家以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公司,要做到誠信和沒有失誤,其所要面對的,決不僅僅是少數內部員工作假這么簡單:沒有一個誠信的商業土壤和中國制造的誠信基礎,一個以誠信為使命的網絡公司,會面臨更多誘惑、挫折和磨難。
阿里巴巴自曝“欺詐門”
欺詐案發生在阿里巴巴關鍵的一個業務環節——“中國供應商”平臺。而這個平臺對于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吳凡
鼠標輕擊“簽發”按鈕,一份公告出現在了阿里巴巴的網站上。
“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本公司”)的董事會(“董事會”)宣布以下由2011年2月21日起生效的董事會成員及管理人員變動:
衛哲申請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有關申請已獲得董事會接受。陸兆禧獲董事會委任為本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以代替衛先生。
李旭暉申請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和首席運營官,有關申請已獲得董事會接受。”
全球網絡電子商務的領跑者阿里巴巴公司在這份公告中還確認: 1219 名及 1107 名分別在2009年及2001年簽約的中國供應商涉及詐騙全球買家。這些供應商分別約占2009年12月31日及2010年12月31日“中國供應商”會員總數的 1.1%、 0.8%。阿里巴巴公司已把相關的商戶店鋪全部關閉了。此外,阿里巴巴還宣布,“公司亦會根據偵查詐騙的模型,對任何其他呈現高詐騙風險的供應商采取行動。”
同一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向員工發出內部郵件,稱此次調查的起因是幾個月前集團已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更令人震驚的是,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欺詐公司規避認證環節加入阿里巴巴平臺。”
B2B公司董事會委派獨立非執行董事關明生負責展開了一場“客戶資質獨立調查行動”,歷時一個月。馬云稱,過去的一個多月,他“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痛苦、糾結、憤怒的結果,是“揮淚斬馬謖”。據阿里巴巴內部一位接近馬云的人士透露,高管辭職的處理方式“18號的時候還沒有最后確定”。
平靜的水面驟起波瀾。在阿里巴巴發布公告的僅僅幾分鐘后,這份公告和馬云的郵件被門戶網站和財經媒體紛紛轉載。
幾天后,《中國新聞周刊》拿到的一份《關于阿里巴巴對一些客戶涉嫌欺詐調查處理情況》顯示,多數的“欺詐供應商”來自福建省莆田地區,并形成了組織網絡。這些“欺詐供應商”在全國各地注冊公司,以逃避阿里巴巴的防控機制。
這份調查處理情況顯示,“一小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銷售業績而放松對供應商品質的要求,違背公司對銷售提出的在簽單前了解客戶經營狀況、在簽單后每月回訪客戶的要求,令這些“欺詐供應商”有機會混入阿里巴巴平臺。這導致阿里巴巴的銷售組織部分受到負面影響,更可能對阿里巴巴公司的價值觀造成較大沖擊。
另外該調查還發現,在現在處理的所有案件中,沒有一起是使用了第三方的支付擔保,所有的買家都是輕信了賣家的低價、高利潤空間的吸引,缺乏防范意識,直接把款打給了賣家的賬戶,導致遭受欺詐。目前,涉嫌欺詐的供應商賬戶已被全部關閉,其中2009年關閉249家,2010年關閉2001家,2011年2月前關閉76家。一些重案大案也已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阿里巴巴詐騙受害者信息庫網頁截屏
欺詐如何發生?
根據阿里巴巴的公告,絕大部分涉案的商戶是專門設立來欺詐全球買家的。這些“欺詐供應商”在全國各地注冊公司,通常提供市場熱銷的消費電子產品,并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最少購貨量和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交易。
在國外,一些被騙者專門注冊了供國際客戶張貼被騙信息的網站。在阿里巴巴網站的論壇上,同樣能找到不少來自海外的投訴信息。由于受害者均在海外,事發至少兩年的欺詐事件,此前并未進入國內媒體和公眾的視野。
“我和一家King Stone Technology Co的公司交易時出現過問題。我付了錢,但是他們并沒有寄給我訂購的攝錄機。”這是在阿里巴巴的論壇上,一位名叫“Goran Susa”的克羅地亞客戶的投訴。另外,還有人收到了貨物但卻是假貨或者次貨。
無論是不發貨還是發假貨,幾乎所有買家都是通過沒有第三方擔保的方式進行的支付。最常用的就是西聯匯款,這是一種在全球遍布網點的特快匯款,類似于國內的銀行匯款。一旦對方違約,交易無從保障。
阿里巴巴網不同于它的兄弟公司淘寶網,并沒有一個類似于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擔保平臺。當然,它會推薦大額交易使用信用證、小額交易使用PAYPAL(國際第三方支付擔保平臺),但騙子公司想盡各種辦法說服賣家放棄這兩種支付方式。
對國際買家來說,剩下的信任感就來自阿里巴巴為這些公司打上的認證標簽“中國供應商”了。這也正是阿里巴巴模式的核心所在——收取會員年費,給予國內賣家認證,然后向國際買家推廣以促成雙方生意。
有人分析,騙子公司必須借助內部員工合謀,才有可能躲避阿里巴巴公司的認證程序。阿里巴巴發布的公告稱,近100名銷售人員(在5000人的直銷團隊中)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本公司的認證措施,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進行詐騙的商戶負直接責任。
“前兩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和支付寶發展得較快,而阿里巴巴B2B表現一般,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供應商’的欺詐行為及廉價低質使得其形象一直不佳,這讓阿里巴巴的發展遇到瓶頸”。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微博)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誠信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如果中國互聯網行業不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被海外市場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