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這樣的疑問,本報記者特別約訪了剛剛在第十三屆中國信息安全大會上獲得影響力人物獎的上海帝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康凱。
最近幾年,發生了太多的互聯網安全事件,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和緊迫。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安全威脅不再只是傳統的防病毒,也并不局限在互聯網上。我們所面臨的信息安全是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所衍生出來的復雜安全問題,這將讓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將陷入安全威脅。同時,由于國外的安全威脅以及互聯網競爭不對稱的態勢日益加劇,讓我們不得不面對更多的互聯網安全問題。比如,有的用戶用的不是正版軟件,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術上的支持等。我們所要面臨的,不再僅是日新月異的網絡攻擊手段,而是更加激烈、更加艱巨的網絡空間控制戰。
中國計算機報:第十三屆中國信息安全大會的主題是“構建安全生態系統新一代安全防護”。在您看來,CDN企業在安全生態系統中應如何定位?CDN技術本身對新一代安全防護體系有何價值?
康凱:以前CDN的定位是內容如何被用戶最快訪問,但隨著互聯網安全圈的擴大,CDN除了滿足用戶最快訪問網站內容的需要外,還應該擔當起“安全衛士”的角色。也就是說,現在或者將來的CDN服務商,要在安全生態系統中做好安全衛兵的角色。
CDN技術本身對傳統的像DDOS攻擊這樣大流量防護是有先天優勢的。換個角度說,CDN技術對新一代安全防護體系的價值就在于CDN節點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御措施,包括通信的加密、內容的加密存儲、私有通信協議、安全方案等。對節點、平臺的獨立使用,定期做漏洞掃描,讓CDN平臺本身就具有高安全度。
中國計算機報:從傳統的觀念看,CDN智能平臺一般是為了完成內容分發的工作。為何帝聯認為CDN可以有效地解決安全問題?
康凱:首先,CDN有完善的冗余機制。在設備、節點和網絡三個層面上實現了完善的冗余,即使某一個節點由于意外發生故障,對網站的訪問能夠被自動導向其他的健康節點進行響應。其次,CDN有強大的安全保障機制。在系統設備上具有完備的安全機制,可以有效地預防黑客入侵以及降低各種DDOS攻擊對網站的影響,同時保證較好的服務質量。再次,CDN有全面的監控體系。整個CDN網絡的運行狀態實行7×24小時的安全監控、集中維護,保證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中國計算機報:本屆大會上,您被評選為影響力人物,能否談談您獲獎的感受?對于中國未來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您是怎么看的?信息安全產業是一個責任型的產業,在不同領域每一個信息安全企業都背負著一份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作為一個CDN企業,您認為帝聯的責任有哪些?
康凱:這樣說吧,我們只是有幸趕上了這個機遇期,做了一個企業應該做的事情。我個人一直延續著對互聯網行業的熱忱,希望能帶領帝聯人為行業、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技術與服務。
對于中國未來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我認為轉折點在于產業發展的方向要從傳統的防病毒體系轉向整個IT體系架構的協防。正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山所言,近兩年來IT業界發生了不少與信息安全企業相關的收購案:英特爾收購邁克菲,華為回購華賽全部股份……而這些都向我們釋放了一個信息,即虛擬化、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IT基礎架構融合的進程,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的重心也將從單獨構建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慢慢轉向整個IT體系架構的協防。
正如你所說,信息安全產業是一個責任型的產業,在不同領域每一個信息安全企業都背負著一份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作為一個CDN企業,帝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即為了實現互聯網安全生態系統,做好新一代安全防護,我們要努力通過技術層面的創新、新老更替、加強服務能力等,把我們的CDN服務打造成一個更加強大、穩定,更具抗攻擊能力的平臺。
互聯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計算機報:對媒體而言,CDN行業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神秘的領域,以往我們常將CDN行業劃分到互聯網圈。在您看來,現在CDN行業應該如何定位?
康凱:以往,我們常將CDN行業劃分到互聯網圈,但CDN行業又總被叫做互聯網的邊緣行業。但是,隨著CDN技術的發展,CDN的應用包括它的作用也在發生改變。諸如減少源站壓力,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改善互聯網用戶體驗,解決突發流量,解決互聯互通難題,防止黑客攻擊源站,預防單點故障,不影響全局訪問,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統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分析,以及幫客戶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等。如今,CDN的功能已不僅僅是提高網站的訪問速度,即使未來電信與網通的互通瓶頸不再是問題,CDN依然有存在的價值。所以,CDN不該也不應該被互聯網邊緣化。相反地,我認為CDN應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計算機報:在中國,當前CDN這個行業大概只有20億元的市場容量。但在這個市場中,參與競爭的主要企業卻不算少,但差距卻不算大。但從國外市場的情況來看,相關企業之間的差異化還是比較清晰的。在您看來,帝聯未來將會如何定位?將會著力在哪些領域尋找這種差異化的發展空間?
康凱:首先,需要更正一下, 20億元只是當前第三方(特指像帝聯、藍汛、網宿等這樣主營CDN的互聯網企業)所占的市場容量,但事實上目前很多互聯網企業如優酷、盛大、淘寶、新浪等都有自建的CDN平臺,因此這個數量遠超20億元。
由于CDN的入行門檻較低,近兩年參與CDN競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如何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并做到國內領先水平,對企業自身的技術、人員、資源、資金都是一種挑戰。從技術層面上講,必須自建、研發CDN平臺,而且要求技術實時更新;從人員層面上講,必須擁有一支24小時的后勤保障團隊,包括售前、客服、技術支持等;從資源上講,必須擁有全國的CDN資源,要求在全國最少布置100多個CDN節點機房,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分布與覆蓋才能達到更優的效果;從資金上講,上述三點都要有資金支持,特別是資源方面。這是小型CDN廠商做不到的。
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帝聯、藍汛、網宿是勁敵,這種看法其實很狹隘,其實我們更著眼于共同分食20億元外的CDN市場。對帝聯來說,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讓自有CDN平臺的潛在客戶把CDN容量放到帝聯CDN平臺上來,也就是說,如何讓客戶放心地將核心數據放在帝聯的CDN平臺上。為此,帝聯將著力于研發,全面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真正解決實質性問題,從而打消客戶的顧慮,做到更專業、更快速、更先進,做出客戶做不到的安全加速系統,針對不同的行業,如政府網站、網游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等量身定制的CDN解決方案。
下一個孕育奇跡的行業
中國計算機報:雖然排在CDN市場份額之首的藍汛是上市企業,但似乎上市募集到的資金還沒有為他們帶來跨越性的發展。至少,我們當前還沒有看到一家類似akamai的企業在中國出現。在您看來,為何資本力量現在還難以讓排名前三的CDN企業拉開實質性的差距?您認為,中國CDN企業的未來之路應該如何走下去?
康凱:國內的CDN企業基本上都是以“通用的方式構建自己的通用CDN”,因此不管藍汛上不上市,不管藍汛資本力量幾何,這不是決定CDN企業間差距的實質性因素,最關鍵的還是技術層面的東西。
中國CDN企業的未來之路還是要靠技術立足。CDN公司首先要認清自己是技術型的企業,然后才是運營。系統要做到從底層到應用都自主研發,所有的服務要自己開發,所有的控制與監管要自己開發,甚至連硬件都要自己開發。我記得一位VC界的著名人物曾這樣批評過一個在中國很出名的CDN企業“他們沒有技術”。這句話時刻提醒我們,要想走得長遠,必須首先攻克技術。
中國計算機報:在您看來,決定CDN服務商整體實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就這些因素,帝聯的優勢是什么?
康凱:在我看來,決定CDN服務商整體實力的主要因素一是技術,二是服務。在技術方面,帝聯始終不余遺力,為滿足客戶日益復雜多樣的網絡應用需求,攻克了技術上的重重難關,所以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動靜態加速、流媒體直播加速、點播加速、下載傳輸加速等,滿足各種網絡應用的需求。
帝聯是具有自主研發大規模 CDN 系統并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的專業 CDN 技術運營服務提供商。 例如,Dnion-EasyCDN 技術就完全由帝聯自主研發,還獲得了中國軟件評測中心頒發的國家級著作權和專利。Dnion-EasyCDN 技術可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靈活的應用定制,真正實現為客戶按需定制的個性化服務,達到 了CDN 服務層次的最高等級。
在行業內,帝聯率先實現了文件上傳加速服務和流媒體推拉結合加速方法的企業,我們還率先推出 了CDN 同 P2SP 技術相結合的下載加速解決方案。
在服務方面,帝聯既為客戶實現日志數據的深度分析,也能實現自助管理權限添加等。我們最新開發的容災性極強的 CDN 新架構,無需人工干預就能完成無縫切換,在國內是首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局負載均衡的專業 CDN 運營商。這些都奠定了帝聯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地位和個性化服務水平。我們相信一個能夠讓用戶放心的 CDN 體系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強大和先進,更需要服務層面的體貼和專業,而這恰恰是帝聯能快速發展并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客戶服務方面,區別于其他 CDN 服務商,除了基本的服務手段外,我們還在 CDN 服務行業內率先建立了全國性的客戶服務呼叫中心。通過400電話提供 7×24 小時的永不間斷的優質客戶服務,在第一時間受理客戶所有的問題、困難和投訴建議。
在先進而可控的技術平臺以及強大的服務體系的支撐下,帝聯在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驗。從簡單地跟隨客戶需求到主動為客戶定制個性化服務,最終做到與客戶的體系結合為一體,并具備能夠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繼續提供關聯應用的能力。近幾年,帝聯更是憑借自身實力接觸到更多重量級的門戶網站、網絡媒體等客戶,在很多重大事件的報道中,背后都有帝聯 CDN 加速服務的支持。
中國計算機報:您認為國內CDN行業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將出現哪些變化?帝聯將會重點跟蹤哪些技術?
康凱: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閃光點出現在CDN這個領域,就像在Google出現之前,沒有人關注搜索引擎一樣,我認為CDN將會成為第二個孕育奇跡的行業。
CDN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起起落落,現在的服務已經不再局限于內容分發,越來越多的CDN企業開始提供以復雜分布式存儲為核心的存儲網絡服務。Amazon的S3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而Prime的FileGrid則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Amazon已在這個領域耕耘多年,它雖然不是一個CDN企業,但實際上其服務內容卻涵蓋了CDN服務,基于云計算的EC2服務更是現在可以使用的唯一的“云”。
有人說云計算就是CDN的未來,這也許還很遠,比爾·蓋茨的話也許更有道理:“云存儲離我們更近一些”。無論是云計算還是云存儲,從技術上CDN企業要比其他任何行業的公司都靠近云端,而CDN行業的發展路線圖,也一定會沿著這樣的軌跡:從內容網絡到存儲網絡再到計算網絡,未來的CDN也會像電燈一樣容易使用。
對于CDN的未來憧憬,另外的方向就是CDN云,盡管只是一個概念,但確實是一個很宏偉的想法,雖然現在可以看到的服務只有Prime的CDTM,只是CDN云的初級階段一個利用眾多的CDN網絡構建的更高效的成本控制更好且更智能的網絡,但誰能忽視這令人興奮的進步與想象力?
這對致力于CDN行業發展的帝聯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帝聯將會著重致力于云計算的開發與應用,以及自助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實現透明化服務。
記者手記
帝聯的下一站
在互聯網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對于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總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只要是來自互聯網的技術問題,似乎都應該去想方設法解決。這或許就是非信息安全科班出身的上海帝聯,能夠產生用CDN技術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巧思的根源吧。
事實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以及由其衍生的信息安全問題,對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已經帶來了巨大壓力,僅依靠傳統信息安全企業單薄的力量,是難以為中國筑起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長城的。而與中國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CDN企業,完全有能力憑借他們天生的互聯網基因,為中國的信息安全出一份力,擔一份責任。近年來,一直在CDN行業中倔強成長的上海帝聯,雖然早已與中小型的CDN服務商拉開了距離。但是和業內的藍汛、網宿這樣的企業相比,其差距卻并不大。在信息安全領域尋找新的立足之地,也是一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