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腦并不精通的內蒙古農民李繼文最近嘗到了電子商務的甜頭。因為大量土豆滯銷,他利用微博發布求助信息,短短幾個小時,就接到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100多個電話。半個月后,700噸土豆全部售出。
今年以來,中國多地農產品頻頻陷入滯銷困境。3月,全國多地菜價暴跌;5月,江蘇蒜薹、白菜滯銷;7月,海南香蕉再陷困境;9月,廣西葡萄銷售無門;10月,內蒙古土豆“賣不動”;11月,山東菜價再次“非正常”暴跌……
事實上,在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賣難買貴”等產銷困境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沙糖桔是中國市民經常消費的水果之一。廣東省云浮市前鋒鎮的果農黃先生21日在廣東農產品交易網上發布了沙糖桔的銷售信息,供應量是20萬噸,價格每斤1元人民幣。
前鋒鎮盛產沙糖桔,是云浮市的沙糖桔專業鎮。黃先生說,他家里就種了幾百畝沙糖桔。“正常年份沙糖桔一畝能產桔15噸,量很大。以前都是等著商販過來收購,賣不出去是很常見的。現在聯系咨詢和洽談的買主比以前多了三分之一以上,也比以前賣得更快。”他說。
廣東省農產品交易網是國內建立較早的省級農產品交易網。目前,網站擁有的會員人數已達3萬多人,發布了11萬多條產品供求信息。建站至今,供求雙方達成明顯交易意向的有3000多宗,涉及各類產品交易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增加,甚至還扮演著“救火隊”的角色。
在今年7月海南香蕉又一次滯銷時,多家國內團購網站發起了團購香蕉活動。這些團購網站聯合多家超市的74個門店,開展了兩輪“聚蕉行動”,并首次以網上預售、線下提取的新模式進行香蕉團購。統計顯示,該活動總計團購海南香蕉達520噸,有14.5萬網友直接參與購買。
研究人員認為,小生產、大市場使中國農產品產銷的“高物流成本”和“產銷信息不對稱”成為難解的頑疾,而電子商務在破解這兩個核心難題上具有明顯效果。基于這一優勢,再加上物聯網等通信技術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前景看好。
廣東農村信息中心主任黃建民認為,傳統的農產品銷售必須通過層層經銷商轉到市場后才會面向消費者,增加了物流成本。如果能夠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物流等配套系統建設,不僅能改善產銷信息不對稱,還能實現一定規模以上的農民直接與消費者“點對點連接”,農業生產將獲得進入市場的“第二通道”。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還有助于農產品準確定位客戶群。艾瑞咨詢集團分析師蘇會燕說:“高端農產品的受眾確定非常困難,電子商務具有上億的網絡用戶,通過對數據分布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幫助準確鎖定客戶群體。”
面對如火如荼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部分研究人員表達了擔憂,雖然前景看好,但中國電子商務仍存在掣肘因素,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
淘寶網聚劃算總監閻利珉說,雖然近幾年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的農產品數量大幅增長,發展速度很快,但包裝運輸困難、農產品品質難以保障、營銷模式單一等配套“軟肋”仍有待解決。當前電子商務中欺詐行為不時可見,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在標準化、品牌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更容易引發行業誠信危機。
負責廣東省農產品交易網具體運營管理的廣州薪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騏遠說,從國內電子商務的總體情況來看,電子商務交易目前存在缺乏全面系統的法律規范,網絡誠信和安全體系有待加強。對于建立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的農產品電子商務而言,其缺陷更是顯而易見。
“因此在突破瓶頸的過程中,應把握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個性化、專業化、區域化、移動化等趨勢,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形成深度的產業鏈合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周平說。
目前,廣東農產品交易網正與廣州十五個批發市場合作,通過建立信息員隊伍的方式,獲取批發市場價格信息,規范市場價格信息的上傳,形成具有區域代表的價格信息,為農民的生產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