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國內電子商務的增長率達到73.4%,營業額接近2000億元,據預測,今年全年的電子商務(B2C)總交易額能突破7700億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國內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可能會超過美國。據權威機構預測,2015年國內電子商務的營業額會超過3200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會出現高達3.2倍的增長率。
與以往對于電子商務的認識不同,如今的電子商務不單單是國境內的貿易,而是“跨界”概念的商務——主打跨境貿易。日前,2011跨界電子商務論壇暨新蛋十周年慶典在滬舉行,論壇以“彈指貨通天下、云端商務為王”為主題,突出“跨界”二字,探討了電子商務的國際化道路以及跨業界發展的大趨勢。
互聯網行業“唯一不變的即是變”,而零售業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穩定業態。電子商務融合了互聯網和零售業的雙重基因,無疑是最具前景的行業之一。近十年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井噴式的發展似乎也在不斷印證這一點。跨界電子商務則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和模式,從本次論壇的規模和熱議程度來看,其釋放出的創新能量很可能是下一個十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模式,借此,中國電商將開啟邁出國門、整合全球資源的新紀元。
“農村包圍城市”
“2010年亞馬遜全年的增長是28%,而全球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沃爾瑪的增長僅為1%,而且這1%的增長也完全來自于沃爾瑪對電子商務的新拓展。”上海市外宣辦副主任、網宣辦副主任、東方新聞網站主任徐世平在論壇發言中觀點鮮明:“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空間很大,過去7年,中國電子商務的增長每年都超過100%。”
徐世平非常看好電子商務在二、三線乃至邊遠城市的發展,“現在電子商務比較發達的依舊是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等,其實邊遠地區真的是有待開發,未來電子商務要發掘邊遠地區的產品優勢,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他認為,在一線城市去跟淘寶比拼百貨,或者跟京東比拼3C產品,都不是明智的選擇,而發掘周邊市場則不失為明智的決定。他以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例,在美國,每10個人里面大概有7.4個有過電子商務消費行為,但在中國,10個人里面一個都不到,這一比例相較4.85億的互聯網網民數量還是非常低的。以一個簡單的算術來說,中國至少還有4億的互聯網用戶是潛在的電子商務用戶,如此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只有在中國有可能實現。
徐世平同時也非常鼓勵國有企業朝電子商務方向拓展。據他了解,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還不太重視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仍舊通過傳統渠道銷售流通。“當然也有一些國有企業在嘗試適度地接觸電子商務,但份額遠低于這個行業的平均值。”徐世平表示,未來國有企業的領域也將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塊“滋潤田地”。
在徐世平眼中,電子商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行為,它是互聯網技術及應用與傳統產業的高度融合,它拉近了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行業與行業的距離,最終消除了制造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所以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一個既有利于將來產業發展、又能使網民受益的環境。”對于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應遵循的原則,徐世平也提出了“義、信、利”三字經。“義”就是一種胸懷、一種包容、一種執著。“信”就是誠信,企業的誠信與其商業成就的大小是有直接關聯的,同其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有關系的。“利”則是先給予才得利,要做到相互共享,從商者圖利的角度來講,利的分享是最高境界。“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環境不好,困難很多、挑戰很大,所以我們更要秉持這種‘義、信、利’的理念去拼搏、去努力,以開放的心態、合作的精神、市場的方式、創新的能力從事電子商務。”
據悉,東方網已和新蛋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合作推出的上海市電子商務功能服務平臺已于10月28日正式上線。據徐世平介紹,東方網和新蛋網合作的電子商務網站覆蓋三類:“一個是百貨類,依托國有品牌做的百貨類。第二類是民生類的,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包括訂飯、訂票之類的項目的擴展,因為東方網線下有300家網吧等等。第三類我們是文化企業,也是新聞網站,我們想做的重要一塊是以文化收藏為主的,文化類的電子商務,所以這三個大類形成東方網的電子商務矩陣。”
從第56位到10%
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在全球排名中僅列第56位。這是上海市現代商務促進中心副秘書長孟憲煌教授在論壇上透露的。據孟憲煌介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牽涉到很多問題,包括連通性和技術基礎設施、商務環境、社會和文化環境、法律環境、政府政策和愿景、消費者和企業接受度等六個方面,而根據指標打分,中國在全球國家/地區中排在第56位。這和我國經濟發展或者說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極不相稱。
孟憲煌認為跨界電子商務既包括跨業界也包括跨國界,跨國界就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對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而言,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孟憲煌自問自答:“跨境貿易是受外匯管制的。”今年12月1日開始,外匯在中國的部分省市試點允許流轉,孟憲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兆頭,是為全程的跨境電子商務破冰,他稱,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一天肯定會到來,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任重道遠,但前景廣闊。
根據商務部的預計,到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達到80%以上;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占我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以上;網絡零售額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以上。在商務部發布的 “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中小企業應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拓展海外市場,減少渠道環節,樹立中國品牌形象,開展國際合作,解決跨境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問題。
立足上海這座城市,孟憲煌感到,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將給電子商務提供非常大的發展機會和平臺。上海作為港口城市,服務于跨境電子商務的軟硬件不斷齊備。他舉例來說,1998年上海口岸建立了EDI報關業務,實現信息的跨平臺傳遞,發展到現在仍得到不斷地完善。再比如,海運進口集裝箱提貨單電子化放行系統的建立,這大大縮短了集裝箱進口檢驗放行的時間,非查驗貨品一個小時就可以過關。這都為跨境貿易的“提速”創造了條件。
孟憲煌還特別提到了一家名叫“特易”的企業,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實是一個提供跨境貿易信息服務的平臺,公司2004年注冊成立,以上海作為營運中心,在全國有113家分公司,主要是整合140多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數據,提供這些數據的目的就是讓企業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客戶。據了解,這些數據都是向各個國家海關買來的,都是真實的、有價值的數據,比如,為國內進出口企業提供國際市場的動態量價,包括交易量數額等,甚至可以細化到具體某個客戶的交易量是多少、交易價格是多少。有了這些信息,企業可以知道采購商在哪里,哪些可以成為你的潛在客戶,還有國際市場的政策動態,采購商的交易情報、商業信譽,特易都會調查研究,為企業提供最及時的動態“情報”。目前,特易服務的企業超過6000家,年均保持50%-80%的增長速度。由此可見,針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中國制造,電商外銷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以此為平臺分一杯羹。從互聯網巨頭到傳統零售大佬,如今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或線上多處開花的現象已不新鮮。然而,不容否認的事實是,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仍有諸多壁壘需要突破,如難以保證售后服務,較難縮短交貨時間,以及付款系統的差異性等,如何在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下盡快突圍?這是擺在想要走出國門的中國電商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新蛋集團是全美最大的IT數碼類產品網上零售商,新蛋中國則是國內極少數擁有國際化背景和資源的企業。論壇上,新蛋集團北美區執行長李士驥博士結合新蛋在中國 “十年磨劍”的歷程,和與會者分享了他對中國電子商務國際化的思考。
回顧過去這么多年,電子商務顯然成為一種最經濟、最快速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占全球零售業的百分比也越來越高。作為電子商務起源地的美國,所有產品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的比例今年從10%上升到約15%,3C類產品甚至達到16%-17%。李士驥表示,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相對美國還有很龐大的成長空間,“但是光看到這點是不夠的,不能只考慮如何把國內其他的消費方式轉變成電子商務,而是應該認清藍海在哪,電子商務可以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其次,則是要考慮怎么建立外銷電子商務新平臺,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到國外去。例如聯想、海爾這樣的企業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發展。”與此同時,“通過全球平臺,使貨物四通八達,暢通交易,國外品牌直接銷售到中國的機會也大大增加。”
2001年,新蛋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的十年,也是中國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的十年。”李士驥介紹,新蛋集團從成立之初就專注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除了擁有國際化的背景和資源優勢,新蛋還具備了世界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和自建智能物流體系,在國際電子商務行業多個領域樹立了標準。新蛋2001年進入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成為領航者之一。在新蛋網上,就有不少“網絡直供”產品,也就是說,這些產品沒有店面、沒有零售商,只有在新蛋網才能買到。除了是一家大型網上商城,新蛋集團還以其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為外部客戶提供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解決方案,“我們成功地促成銀泰百貨、農工商集團等傳統零售模式的企業‘上線’。”因此,在李士驥看來,由新蛋倡導的對電子商務跨業界的探討,既是對現有跨界實踐的總結,也是對行業發展的前瞻,其內容和結論為更好地決策和運營電子商務平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李士驥在發言中還透露了兩則消息,“中國新蛋網即將力推自己的開放平臺,中國的供應商有外銷需求,也需要全球性的開放平臺將產品銷往海外。”此外,“美國總部正在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中國新蛋網有望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實現盈利。”據悉,新蛋已經入駐淘寶商城開設旗艦店,并與支付寶達成戰略合作。
國際收匯助力跨境貿易
近日,國內領先的支付公司快錢在首屆海貿會年會上發布了專為外貿電商企業量身打造的國際收匯解決方案,這也被業界看作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提速的一大利好。在跨境電子支付這一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領域,快錢是國內首家“吃螃蟹”的大型支付企業。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0年中國國際貿易進出口總值將近3萬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7%。其中,外貿電商的占比雖然較小,但增長速率卻尤為突出。相比巨大的傳統外貿市場,外貿電商顯然有著更為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電子支付作為電商交易的關鍵環節,對于打通傳統外貿經營體系與電子商務之間的瓶頸,推動外貿企業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在首屆海貿會年會上,快錢為外貿電商企業量身定制的國際收匯方案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借助快錢平臺,企業能夠方便、快捷、安全地開通全球范圍內的外幣收款渠道,迅速將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據介紹,目前快錢已經支持 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JCB等國際卡支付,在全球范圍內覆蓋4大國際卡組織的近15億張信用卡,這能夠滿足外貿電商拓展更多目標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快錢還提供一體化結匯服務。同時,通過與全球最大的跨境匯款機構——西聯匯款的合作,快錢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匯款支付處理。這兩項舉措幫助外貿電商消除了繁瑣的結匯流程與合規風險。
與會商家普遍表示,外貿收款和結匯一直以來都是做外貿的難題,包括收款和結匯的流程繁瑣、收款成本高等。特別是,由于跨境交易的特殊性,國外客戶單方面拒付甚至惡意欺詐所導致的風險更是長期困擾著外貿電商。因此,如何有效運用電子支付手段高效而安全地收取貨款,成為各大外貿電商發展跨境業務必須考慮的重點。快錢將支付與結匯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并且真正站在商家角度控制交易風險,無疑為外貿電商開辟了一條可以信賴的收款通道。
艾瑞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曹軍波也指出,當前電子支付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航空、網購等熱點領域。而外貿電商這樣的新興領域因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頻繁的資金流動需求,無疑為支付企業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快錢大舉涉足跨境支付,在展現其行業開拓能力的同時,也將有助于其自身實現進一步的規模化擴張。更為重要的是,跨境支付在業務流程、風險控制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復雜度,這也無疑為專業化的大型支付企業構筑起天然的競爭壁壘。